第13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年会重点课程介绍(第二部分)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2017年428~29日在成都隆重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13届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年会重点课程。

三、熊承良教授《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与避孕节育技术回顾与展望》

在短短25分钟的时间内,回顾了我国计划生育40年的非凡经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现任计划生育学会主任委员的熊承良教授,高度概括了计划生育从政策到药具改进的进程,内容详实而精准。在回顾政策变化之后,更多的讲解的避孕药具的改进,在保障避孕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副作用。

口服避孕药的改进主要为减少雌激素含量,以减少血栓性疾病、妇科肿瘤发病风险;宫内节育器的改进则在于结构更为合理,以减少子宫刺激对续用率的影响,增加止血药物,减少放环后月经血量,比如固定式放置的吉妮致美即为相对设计比较完善的节育器。

最后,熊教授重点分析了当前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后,高龄产妇比例升高,孕产期安全问题、生育间隔避孕问题需要提起重视。

人工流产量居高不下,低龄化、未婚、重复流产,流产后后遗症是需要我们重视,并为此多做些工作予以改善。

要在重视特殊阶段女性的避孕问题,包括性生活活跃的未婚女性、围绝经期女性。

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紧急避孕药滥用的问题,97%的女性在乱用紧急避孕药,而且未婚女性居多。

四、李坚教授INPAC项目简介》

李坚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INPAC项目的实施。①什么是INPAC项目;②合作团队及分工;③INPAC产出。

那么什么是INPAC项目呢?这是欧盟资助的第七框架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人工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与中国现有医院内人工流产后医疗服务相结合”,最终达到较少非意愿妊娠,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的目的。

项目产出,自2012~2017年四年半的时间里,全国30个省份350多家医院开展了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项目,有大于十万妇女,因此项目实施而受惠。

五、程利南教授《青少年避孕---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也许在我们不了解青少年意外妊娠后的惨痛结局时,我们对青少年避孕问题不会觉得多么重要。听了程老师的报告,我们意识到这真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全球15~19岁的女孩中,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是第二位死亡原因,仅次于自杀。

在一项15~19岁有过性行为女性调查中,17%曾经或正在怀孕,其中86%有过一次或多次流产经历。

而青少年人群中,对性与避孕问题的咨询帮助需求与实际能得到帮助相差甚远。

预防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则需要从政策层面、学校社区和个人方面以及医药卫生工作者,协同努力。

现在,国际上专业机构提倡青少年人群采用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美国有很成功的经验,青少年人群(14~19岁)使用LARC避孕12个月续用率为80%左右,与成年人(>25岁)相比没有显著差异。12个月使用满意度也达到59.3%

对于意外妊娠而人工流产的少女,避孕宣教与指导她们采用LARC避孕是最佳时机,我们医务工作者不能放弃,要本着“穷追不舍”的原则,帮助她们避免重复流产。

最后程老师说了一句很经典,被参会者一直认可的话:“要让青少年把避孕当做一项生活技能而掌握,就像要学会洗衣服做饭一样。”

六、刘欣燕教授《瘢痕子宫避孕与妊娠管理》

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欣燕教授近年来在瘢痕子宫妊娠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专家。在本届年会上,她《瘢痕子宫避孕与妊娠管理》做了专题报告。

瘢痕子宫包括剖宫产后瘢痕以及子宫肌瘤剔除后瘢痕,由于前些年国内剖宫产率过高,以及现在对瘢痕子宫妊娠认识提高,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协和医院,原来几个月能遇到一例,现在一个月就能4~5例。刘教授从诊断、治疗、预防三个方面做了讲解。

有子宫瘢痕的妇女只要怀孕,早期一定要B超确认胎囊与瘢痕的关系。

B超诊断的标准为:

①宫腔及宫颈管内均未见胎囊;

②子宫下段前壁基层里内可见妊娠囊;

③前壁下段肌层菲薄或消失;

CDFI显示下段局部丰富血流信号。

瘢痕子宫妊娠处理:

①期待治疗,强烈要求生育者,严密监视;

②药物治疗(MTX),病灶直径<3cm+βHCG2IU/L

③手术治疗,直接清宫、开腹病灶清除+缝合、腹腔镜病灶清除+缝合等。

瘢痕子宫妊娠的预防:

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产后及时避孕,不能等到恢复月经再开始。

产后避孕方法:

①产后可立即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吉娜是专门为产后大子宫而设计的节育器,固定式放置方式通过将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降解锥植入子宫肌壁而避免脱落;②皮下埋植剂;③障碍避孕方法;④女性结扎。

根据国际上倡导育龄人群采用长效可逆方法避孕,更推荐剖宫产后立即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

(未完  待续)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