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

【历史与进展】

 

名正言顺的口服避孕药,仅有5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那位被人们称为“避孕药之父”的美国人卡尔•杰拉西对人工合成孕激素衍生物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其口服具有避孕作用,并进行了人体的临床试验。尽管研究者始终为最初的临床在玻利维亚不知情的妇女身上完成而感到内疚,同时观察例数也仅是区区几百例,但是成功的合成口服避孕药依然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由于那个年代世界人口急速增长,控制生育已从家庭需求扩展成为社会需求,许多国家政府参与了生育控制计划,并增加在生物医学研究的财政投入;同时女权主义风行,女人们不再甘于在家生孩子做家务;种种社会因素推波助澜的将避孕药的研究推向顶峰,直到1960成熟的避孕药产品问世,成为20世纪最广泛运用的药物产品之一。

之后的二十年间,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并被认识。乳房胀痛、恶心呕吐,体重增加、痤疮等等,这些还算不了什么。严重的是大量血栓性疾病病例,在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中发生。研究者发现这是避孕药丸中雌激素成分过高惹的祸。因此,后期的研究致力于降低雌激素剂量,开发高效的孕激素,降低孕激素剂量。总之,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外源性激素进入体内带来的副反应。

当今,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剂量从最初的150ug/片逐渐减至20~35ug/片,最新的甚至只有15ug/片。同时逐渐在开发应用高效的孕激素,用以减少使用剂量。

【分类与评价】

从服用时间上分为短效与长效。短效需要天天服用,进入体内的激素恒定,因此副反应发生率低。长效是每月服用1次或2次,可避孕一个月,与短效相比一次性进入体内外源性激素量大,副反应发生率也就增加了,现在已很少有人服用。

如果想了解避孕药名称上的分类,只能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计划生育科医生也常常会张冠李戴。那么选择避孕药,可以从其成份来看,通常量少的炔雌醇与孕酮结构衍生物合成的避孕药,服用副反应会少。

【避孕效果】

正确服用,避孕效果可以达到100%。

【适宜人群】

健康育龄妇女均可以使用,包括新婚期、生育后。还包括服用目的为了治疗妇科疾病者,比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禁忌人群】

40岁以上,吸烟15支/日以上,产后半年内,母乳喂养者,高血压,高血脂,乳癌病史,糖尿病及肝功能异常者均不宜服用。

【服用方法】

短效避孕药通常在月经的第1~5天内开始服用,每日1粒,服用22天。停药7天,开始下一个周期。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以及自然流产,均以流产当日做为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哺乳期妇女不建议使用。为方便起见,也为了避免漏服,现在一些避孕药厂家,用安慰剂替代停药时间,也就是说连续不停的服下去。每个牌子的避孕药都有详细使用说明,服用前务必仔细阅读。

简介几种:国产并可以免费获取的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片1号)、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口服避孕片2号)、0号避孕药片,从月经来潮后第5天起每晚服1片,连续22天;三相避孕片,在月经来潮后第3天开始服用,每晚1片连续21天;进口不能免费获得的有妈富隆、敏定偶,自月经来潮后第1天开始服用,1日1片,连续服21天。

长效避孕药一般是在月经第5天服用,每隔28天服一片。不同的品种有着大同小异的差别。注意看说明书。

【避孕原理】

雌孕激素协同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和生殖器官有多环节的抑制作用。孕激素主管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及子宫内膜,并影响输卵管功能。雌激素主管协同抑制中枢,维持体内一定雌激素水平,有利于生理代谢平衡,维护子宫内膜完整性,减少突破性出血。

【注意事项】

口服短效避孕药避孕,最常见问题是漏服,如果漏服,次日补上即可,当日继续服用。漏服天数多了,会影响避孕效果,并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周期末漏服,可以停药,从下一个周期开始服用。

【常见副反应】

类早孕反应,恶心,乏力。不规则阴道出血。乳房胀痛。体重增加。偏头疼。长期服用者,应注意肝功能检查,注意预防血栓性疾病。

【使用年限】

可自行控制。超过40岁的女性不要再继续口服避孕药避孕。

【生育能力恢复】

停药既有怀孕的可能。建议停药3个月待体内自然分泌的激素上岗后再考虑妊娠。


(郑鹂 供稿)

分享按钮